top of page

台灣碳權交易政策摘要報告

  • 作家相片: Li-Dien Fu
    Li-Dien Fu
  • 2024年9月25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摘要背景: 台灣碳權交易於2024年10月2日正式上路,為台灣高科技製造業的高階主管提供了碳減排與交易的新平台。此政策旨在促進台灣氣候行動的實質進展,並整合國內市場與國際碳市場。


Taipei 101 in the far scene


目前交易概況: 根據碳交所的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公開資料,目前已上架六個定價交易專案,涵蓋企業如中鋼、台北101大樓、奇美實業等,總計6080公噸,每噸價格範圍在新台幣2500至4000元。這些專案涵蓋了從重油替代到節能抵換等多種減碳策略。


碳交易法規與管理辦法: 環境部制定的《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》規定,所有碳權商品賣方必須在碳交所指定的平台公開交易資料14日,以保證交易的透明度和公正性。


對不同產業的影響: 碳權交易政策特別影響能源密集型產業,如鋼鐵和化工產業。這些產業的碳排放量大,因此碳費和碳權成本直接影響其運營成本。然而,透過有效的碳管理策略,這些企業可以透過交易平台購買或出售碳權,以平衡或降低其碳成本。


因應策略重點:

  1. 碳盤查與報告: 企業應確保進行準確的碳排放盤查並上報,以便在碳交易市場中做出明智的買賣決策。

  2. 技術創新與投資: 投資於節能和減碳技術,如電動公車、高效率光源等,這些技術可以顯著降低企業的碳足跡,增加碳權交易的收益。

  3. 戰略規劃: 隨著碳費制度的推進,企業需評估長期碳管理戰略,確保企業持續符合環境規範,並在碳限制越來越嚴格的未來市場中保持競爭力。


結論: 台灣碳權交易政策提供了一個重要機會,使企業可以通過積極的碳管理措施來減少其環境影響,同時透過碳市場進行經濟補償。企業高階主管應主動擁抱這些變化,將氣候行動整合到公司的核心戰略中,不僅為應對全球氣候變遷作出貢獻,也為企業帶來新的商業機會與競爭優勢。

 
 
 

Comments


Facebook Landscap Post.png

​訂閱最新消息

謝謝您的訂閱!

Copyright © 2023-2024 品得網絡數位股份有限公司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