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的碳費政策:科技業主管該了解的基本認知
- Li-Dien Fu
- 2024年7月17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在當今全球面臨氣候變遷的關鍵時刻,台灣的碳費政策引發了業界廣泛的討論和關注。面對2024年電價調漲和2025年即將實施的碳費,綠色通膨成為熱門話題,企業高階主管需了解這些變化如何影響企業運營及策略調整。

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撰寫的一篇文章中,曾詳細分析疫情後的能源危機和低碳改革帶來的連鎖效應。當時尚未預見到碳費政策會在台灣引發如此大的討論,但近年來,隨著碳費制度的具體化,碳定價及其對經濟的影響逐漸成為不可忽視的現實。
環境部在公布的三子法中提到,將首次納入「碳洩漏風險係數值」,以及對高碳排放行業的具體管控措施,這些新政策將對高科技製造業的運作模式帶來直接的影響。這其中包括了對碳排放的計算方式、減排目標的設定,以及對高碳洩漏風險行業的財稅優惠。
從企業角度看,高階主管必須充分理解碳費政策的各個方面,評估其對公司運營的直接和間接影響,並制定應對策略。這包括投資於清潔能源技術,改善能源效率,以及參與國際碳市場,以應對越來越嚴格的環境規範。
此外,作為對外溝通的一環,企業領導者應主動與政府機構交流,參與政策的形成過程,確保企業的聲音被聽見,並在制定行業標準時有所貢獻。同時,對內則需透過培訓和教育提高員工對綠色通膨和碳費政策的認識,鼓勵創新和主動性。
在面對碳費政策帶來的挑戰時,我們也看到機會。隨著全球市場越來越重視可持續發展,具備綠色資質的企業將能在新的市場環境中獲得競爭優勢。因此,從長遠來看,透過積極應對碳費政策,不僅能夠減少環境足跡,也能夠開拓新的業務機會,增強企業的市場地位。
總之,作為台灣高科技製造業的高階主管,理解並領導企業積極應對碳費政策,不僅是應對當前挑戰的需要,也是把握未來機遇的關鍵。
Comments